Search

合興大稻程

  • Share this:

《文茜的世界周報》FB首播:Love Life News

【南門市場老店創新 落腳迪化街再啟新局 合興第三代與大稻埕老店攜手合作 使用在地食材 並赴日本拜訪和果子工廠學習 為傳統糕點賦予美和季節的味道 將鬆糕.壽桃精緻化符合時代需求與美感 但仍保留老店的溫度與聲音 傳遞溫暖的待客之道】

大稻埕北街,一個乾淨明亮的小店舖,紅色暖簾裡,透著溫暖的燈光,蒸籠終日冒著白煙,鬆糕一個個離開師傅的手。

桂花豆沙鬆糕,酥餅,不過兩口大小,像和果子一樣精緻,連粉紅色壽桃,都縮小成迷你版,老店1947年開張,即將邁入70大壽,卻絲毫沒有老去,依然時尚又清新,粉紅色小鬆糕,又萌又嫩的造型,是老店迎接春天的新口味。

「台灣的紅藜,不是進口的,我們希望慢慢推出來的東西,可以跟台灣在地的農作,或者是台灣在地的東西有所結合,推出新的東西讓年輕人來品嘗。」

她是老店的第三代任佳倫,她找了同樣位在迪化街,百年前就在大稻埕經營米糧的葉晉發商號互相合作,推出創新口味,這幾年年輕人進駐大稻埕,一起共榮共生,與時俱進的精神,改變了街區的面貌,她和先生兩人在國外學的是設計,對老店如何轉型,有很多觀察。

「我們看到國外的傳統市場,都是年輕一輩在經營市場,他們的東西,他們的陳列跟賣法,甚至我們跟他們聊天,他們都非常的自傲,說,我已經是第九代,第八代了,我爺爺在旁邊幫我,給我一些指導,像它們的包裝都會調整給年輕人喜歡的方式,或者是說 他們覺得這東西是一個可以再做轉變的陳列方式,給客戶可以去接受去適應這個時代。」

其實糕糰店的鬆糕用的是正統台灣西螺米,搭配的是坪林在地有機茶,但糕糰的手藝和精神來自上海,糕糰店完全不是大稻埕老店。上海糕糰為什麼跑來老台北?他的故事要回到南門市場開始說起。

「我是從我父親手上接過來的,我父親是民國36年就到台灣來,我父親的師傅就帶著那些徒弟,到台灣來,第二年,那師父說那既然台灣也還可以,師傅就買了船票回上海去了,說把大陸的家眷都帶到台灣來。」

他是任家倫的父親,糕糰店1947年在南門市場安家落戶,但是他們不知道,兩年之後,1949年,整個國家都要搬過來。

「結果師傅37年回去,結果就沒有再出來了,我父親要回去,連船票都買好了,結果船不開了,就在台灣安家了。」

糕糰店在台灣落地生根,時間久了,開始融入台灣的味道,任媽媽是嫁進外省家庭的台灣媳婦,她一邊學著聽上海話,跟著做上海糕糰,也把本土的粿,帶進店裡,甚至動腦筋,創新開發各種鬆糕新口味。

「像年糕,抹茶年糕,紅豆年糕,或是說在市場裡面,我們有艾草青團,我們也有草仔粿,草仔粿就是傳統本省人比較喜歡的點心,端午節的時候就會有粽子,媽媽那時候也特別想,像有包雞腿的棒棒粽。」

任佳倫是合興第三代獨生女,她從國小就開始在店裡幫忙,一直都覺得南門市場就是全世界。

任爸爸當年用粗粗的大手做了一堆小壽桃,任佳倫接棒老店,她也做了一堆小壽桃,小鬆糕,小酥餅,小小的,很適合這個時代。

而且他們還去日本拜訪和子工廠,學習為傳統糕點賦予美和季節的味道,儘管改良了店面和糕點,但是兩位年輕人沒有忘記,任佳倫從小聽到大的,敲鬆糕的聲音,和記憶中的溫度。

「就算是店面,我希望還是還原市場裡可以感受到的氣氛,跟氛圍,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,他買東西,師傅就在後面現做,可以感受到這個水蒸氣的溫度感,他在這邊現吃的話,我們會遞上一杯溫熱的茶,這種溫度的傳達,是我們希望在迪化街,可以讓想要嘗試鬆糕,中式糕點的民眾可以去體驗,體驗,一直是我們在這邊想要講的故事。」

「其實現在有些東西,是我們那個時候不能想像的,所以他們要改變,只要能夠保留某些部分,我是滿支持的。」

祖父和爸爸那一代的糕糰,為異鄉開創新天地,帶來勇氣,媽媽帶來的新味道,有兩種文化努力共存的痕跡,這一代的小糕糰,是創新大步邁向新時代,只要開創精神在,老店,永遠不老。

更多內容,請看影片連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iwt1aanVMoPYUt_CQYCPQg


Tags:

About author
和我們一起聽感人的追夢故事 掌握全球的趨勢脈動, 帶您一起看不可不知的世界大事。
《文茜的世界周報》官方粉絲頁。 TVBS 56台 週六21:00-22:00 文茜世界周報亞洲版(專家版) 22:00-23:00世界周報歐洲版(專家版)/周日21:00-22:00世界周報 22:00-23:00財經周報
View all posts